1.2017年河南省对农业的补贴项目都有哪些

2.国发(19)35号文件内容

3.养殖资金补助申请报告

4.农业新政策补贴有哪些?

5.环境效益是什么意思

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项目生态效益指标_成品油价格改革对渔业的补贴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_郑小晴,潘晓丽_建筑经济_建筑中文网指出了建设项目以往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其带来的弊端,概要介绍了可持续性概念的研究状况,提出并阐述了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

1、问题的提出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对世界各地实地考察,写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第42届联大通过了这个报告。该报告在系统研究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首次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充分吸收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指出了人类新的生存与发展道路——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于1994年正式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将人口、和环境作为单独的一篇纳入纲要,并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今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

随着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当今社会的重视,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都积极开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研究,迄今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可持续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最初始于微观领域,但目前许多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宏观和中观领域(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微观经济领域(如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笔者近来查阅的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中,鲜有对项目层次可持续发展或可持续性问题的系统阐述和研究,已有的研究尚不深入和系统。事实上,经济发展是通过一系列投资项目的实施来实现的,“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要求仔细设计项目和实施,以符合定将收益于这些项目的人们的需要”,因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只有落实到项目这一微观领域的实践,才能保障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积极研究项目可持续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要研究项目可持续性,首先应研究项目可持续性的内涵,这是研究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2、研究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的必要性

建设项目是利用与整合一定的环境,经过以策划、决策、设计施工、运行使用等阶段构成的生命周期,以形成向人类社会提供生产或生活服务功能为目的的措施和活动。建设项目有时也被称为投资项目、工程项目。建设项目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的经济、文化、军事等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其种类可分为农业项目、工业项目、水利项目、房地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体育设施项目、国防工程项目等等。

建设项目是以加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在人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类要发展经济、创造文明,就需要实施大量的建设项目。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社会、经济发展获得了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显著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建立了繁荣的人类工业文明。在此历史进程中,体现人类自身聪明才智的各类建设项目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营造与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自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经济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限制,相当一些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为人类社会提供生产或生活服务,取得财富和文明的同时,也过量地耗费了自然,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枯竭、物种灭绝、土地退化、森林锐减、沙漠扩大、温室效应、灾害频繁、新疾病肆虐、代际代内分配不公等一系列十分棘手,难以解决却又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不但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往对项目可持续性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事先研究评价项目的可持续性,相当一些建设项目实施不当,不具备必要的可持续性。因此,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迫切和必要的任务,就是深入研究项目可持续性,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施建设项目,使建设项目具有可持续性,从而有利于建设项目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继续地、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有效地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

3、可持续性概念的涵义

要探讨项目可持续性的内涵,就要先弄清可持续性概念的沿革和涵义,理论界对此已有许多研究,笔者归纳分析于下。

可持续性是人类原始的物种经济。在古代,人们以特有的认识自然界的意识维持着生计的可持续性,如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保护正在怀孕或产卵期的鸟兽鱼鳖和定期封山育林的法令等明确的对可再生持续利用的思想。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近代西方经济学家针对某些特殊的可再生开始使用可持续性的概念,意为要保持其在长时间里可以收获,如19世纪对林业的研究和20世纪对渔业的研究中的“可持续产量”问题,从中显现出强调可再生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生态学家把可持续性概念的范围由可再生扩大到整个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其他学科也把可持续性移植到社会和文化等诸多领域。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概念实际上是基本相同的,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佩齐,Pezzey)。鉴于本文讨论的是微观经济领域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一词多用于宏观领域,因此认为这两者含义是同一的,且将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统称为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术界对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讨论非常活跃且一直没有间断,由文献可推断出世界上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迄今为止已不下百种。刘培哲教授按照各家定义的侧重点和出发点,将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影响较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二是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三是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认为在保护自然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四是从技术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以此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的消耗。

文献按照各家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外延的广泛性,把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归纳为三种:第一种为狭义定义,其范围限于自然和生态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将可持续发展释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第二种为广义定义,强调人类社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既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与和谐,又注重人类社会本身的公平与完美,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经济、环境、、人口、社会和科技等领域,如;第三种为泛义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战略,不仅包括广义定义所囊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制度、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安全、腐败等社会问题和社会机制。其中对于第二种定义所界定的范围,已被学术界大多数人所接受,笔者也认同这一范围界定。

文献在阐述工程全质量评价标准时指出,除传统标准中的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外,还应增加“可持续性”,用以评价工程对的节约程度和工程在建造中、建成后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程度。文献对可持续性的要点作了如下阐释:(1)物质性的合理价值与价格;(2)不可再生的利用、减少利用、综合利用和替代物的利用;(3)可再生的利用、减少利用、再循环利用和再生;(4)废物的产生量、减少、处理及再利用;(5)非物质性(生态环境状态)价值的定量分析及定性描述,包括生态环境系统的状况、经济指标和数据的确定,以及不易量化的参数和问题的处理;(6)工程项目建造前的生态环境价值,工程项目在建造中及建成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费用和效益;(7)与文化、历史、民族、社区、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等有关的费用、效益与问题;等等。

按照不同种类资本之间代替程度的大小,可持续性可以分为四种:即弱可持续性、中等可续性、强可持续性、绝对强可持续性。弱可持续性是指仅保持总资本的存量不变而不考虑四种资(自然资本、人造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构成比重,这意味着四种资本间可以任意替代,只保持总资本存量不致减少,后代的水平就不致降低。强可持续性是指对不同种类的资本要门别类地加以保持,它强调同类资本之间的替代关系和不同资本之间的互补关系。分析表明:经学家倾向于支持弱可持续性,而生态学家则更赞同强可持续性。

在可持续发展的众多定义中,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是具有最一般意义的定义,可谓言简意赅,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并接受。这一定义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规定和指出了人类发展的根本原则和方向。

由上可知,可持续性从空间上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涉及生态环境,还涉及经济、社会等诸方面;从时间上,可持续性也是一个动态平衡和适应演化过程,即一个能够保证经济发展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从程度上,可持续性还有由弱到强的持续标准水平之分。所以,要在一定强度上实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就需要一个从多方面进行不断努力的过程。

4、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发展思想,它要求人类以新的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发展人类文明,保证社会具有持续性发展能力,使人类逐渐从工业文明跨入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文明社会。经过以上对可持续性概念的研析,笔者认为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的概念可定义为:在建设项目形成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接近或达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标准的程度。它体现为生态环境的相容性、技术的清洁性、经济的合理性、社会的公正性。人类实施的建设项目必须较充分地满足这几方面的要求,才能有效地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4.1、生态环境的相容性

指建设项目能保持或增强生态环境对其的承载力和对其具有适应性,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利用的永续性。可持续发展的观认为,整个生态环境都是,即不仅生态环境的各种物质性组成要素是,而且不同的生态环境状态也是,并且任何都是有限的。生态环境除物质性部分外,还有非物质性部分———生态环境状态(即生态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以特定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状态)。生态环境状态体现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总体性和功能,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存、生产和消费的服务功能,而且能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艺术和道德等的需求,人类既离不开物质性,也离不开非物质性———生态环境状态,所以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协同演化,否定以“征服”和“主宰”自然为自豪的错误观念。然而,传统观念认为的概念仅局限于组成生态环境的水、土地、矿产、森林、生物、海洋等各种物质性要素,的数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此造成因不合理地过度利用自然(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所导致的生态问题。因此,无论拟建项目还是已有项目,生态环境的相容性要求人类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多种的整合与转换过程)中,都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彻底摒弃把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赐之物的错误、愚昧观念和行为,提升利用率,扩大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对可再生利用不应超过的再生能力,以使生态过程和经济活动相互协调,保持生态平衡;对不可再生还要不断研发对生态环境无害的物质代替不可再生,使不可再生的利用不超越其替代物产生的速率。从而尽力减轻和减缓项目的消耗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承载压力,保证建设项目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2、技术的清洁性

指建设项目在其整个实施过程中所用的技术(包括项目营造和运用期间所用原材料及能源等项目上游产品的生产技术)满足清洁生产要求的程度。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是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美国首先提出其初期思想,这一思想一经出现,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施。我国于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清洁生产是变传统的终端控制为过程控制,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建设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向环境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而带来环境状态问题,所以技术的清洁性要求其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通过的综合利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积极用清洁的上游产品,从过程和源头上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降低项目对人类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4.3、经济的合理性

指建设项目在充分承认并考虑生态环境的完整价值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生态持续利用和减轻环境污染,增加社会财富和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生态环境给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而无视环境的存在价值,所以在传统经济学中把生态环境(尤其是其中的生态环境状态)视为“免费物品”。因此在经济活动中,这种“免费物品”的存在价值从成本中被一笔勾销,导致“免费物品”的过度利用、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表面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但这种所谓的“高效”经济活动却迫使人类不得不花费更大的财力去修复、补偿,以恢复至原来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认为,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性决定了生态环境的多价值性,生态环境能满足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需求,因而是具有价值的,人类从事各种发展活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必须与其所产生的生态环境价值相协调。因此它要求承认并考虑生态环境的全部价值(特别是其中的生态环境状态的价值),并将其作为资本——生态环境资本,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等类经济核算与评估之中。但是,实施建设项目的传统模式却没有考虑与核算环境的全部价值与成本,把环境当作“廉价”“免费”物品,外化环境成本,导致“公地的悲剧”(哈丁,Hardin)。经济的合理性要求实施建设项目必须以增加社会财富和为归宿,核算生态环境的全部价值与成本,通过提高利用程度和增加科学技术含量的途径,转变

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将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经济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4.4、社会的公正性

指建设项目在不对后代的生存基础和发展空间构成威胁的前提下,能为逐步提升其目标受益群体的生活品质和不断丰富生活内容,在促进人口素质、文化教育、公众健康和社会公正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贡献程度。与其他生物一样,人类也要繁衍后代以使自己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延续,而人类只有依赖自然生态系统才能得以生存,没有自然生态系统也就没有人类自身。因此可持续发展道德观要求代际公平,即当代人的一切活动(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消耗)都应考虑对后代人的影响,不能以浪费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增加当代人的财富,损害后代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社会的公正性正是按照可持续发展道德观,要求建设项目的实施要公正地处理人类的代际代内关系,以正确地发挥其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的上述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生态环境的相容性和技术的清洁性分别从自然和技术层面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经济合理性从经济层面体现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而社会公正性则是可持续发展道德观和观的体现。生态环境相容性是建设项目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技术的清洁性是建设项目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经济合理性是建设项目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社会可持续性则是建设项目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5、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要求人类以新的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发展人类文明。建设项目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就应具有可持续性。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环境的相容性、技术的清洁性、经济的合理性及社会的公正性四个方面,当人类实施的建设项目较好地达到了这四个方面的可持续性要求,就会有助于保持环境的承载力,保证的永续利用,促进代际代内公平分配,形成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发展局面。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2017年河南省对农业的补贴项目都有哪些

江南素称“鱼米之乡”,渔业、水产业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渔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当时主要是以捕捞为主,后来, 随着“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逐步从捕捞为主转变为以养殖为主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商品鱼基地建设为基础,广大渔业科技人员总结和推广了各类养殖水面的高产精养和综合开发模式,渔业生产进入了以精养高产为主导的快速发展时期。20个世纪80年代初,长期困扰人们的“吃鱼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化,水产品价格的放开,各地和水产部门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一方面,加大水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的开发力度,挖掘水产品市场潜力,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广轮捕轮放、混合套养技术,逐步将水产品市场从季节性集中销售转向常年鲜活销售和深精加工品销售;另一方面,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养殖品种,推动渔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全省水产行业坚持以种苗工程建设为龙头,以优化结构、提升水产品品质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以产业化建设为目标,渔业生产进入以质量为主导的快速发展新阶段。

湖南是“全国渔业十强省”之一

湖南渔业总体实力较强,已跻身于“全国渔业十强省”。渔业发展从“以捕为主”到“以养为主”,人工养殖从人放天养、粗放经营到精养高产高效集约化经营。渔业经济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产业化经营的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体制下的卖方市场已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买方市场。1998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116.78万吨,比1949年的4.34万吨增加112.44万吨,增长26倍;产值79.57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1949年的0.03亿元(1950年不变价)增长226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7.公斤,比1949年的1.45公斤增加16.52公斤,增长11倍。尽管1998年湖南渔业受到历史上特大洪涝灾害的侵袭,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达到2407元,率先奔向小康生活。

湖南渔业在农业、农村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渔业的发展对开发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开辟地方财源,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全省渔业总产值79.57亿元,年均递增11.7%,是湖南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稳,且又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全省有28个县(市、区)渔业总产值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其中湘阴、华容、沅江、汉寿、鼎城等县市区渔业总产值在3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20%左右。1998年,全省乡村办渔场1819个,年产水产品18.8万吨,实现利润2.89亿元,上交乡、村积累7821-万元,成为乡村两级财源的重要渠道、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稻田养鱼作为省十二大农业重点工程之一已经成为边远贫困地区人们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总之,水产品已经发展成为湖南继水稻、牲猪之后的第三大宗农产品,渔业已成为湖南农业、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给渔业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这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渔业生产经营新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租赁制、股份制、多种承包(风险承包、招标承包、集团承包)制等的推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投入,从而使渔业生产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渔场办公司、公司联市场、市场牵农户,从单一生产经营转变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 全省水产逐步得到全方位的开发,渔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增长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比如说,大水面包括大中型水库水面的开发利用,在经营体制上,取承包、租赁、股份制合作等形式开发,建立水面流转机制,水面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在技术上,积极推广运用增养新技术,从内湖、水库扩展到哑河、溪河和江河外湖;从局部围栏发展到直接精养;从围栏投饵精养到以开展节粮型围栏精养为主;从单纯围栏养殖到增养殖结合; 从单一渔业向渔牧、渔禽结合。1998年,全省大中型养殖水面达17.3万公顷,产量14.6万吨,每公顷产量840公斤。稻田养鱼主要是改革传统的养殖方式、方法,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高垄低沟”、“田凼沟结合”、“稻萍鱼”等高产模式并加以推广,同时扩大放养品种(杂交鲤、罗非鱼、白鲫、草鱼等)。 1998的稻田养鱼实收面积32.4万公顷,成鱼面积每公顷产量306公斤。

在改革开放中,渔业多渠道流通体制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这种体制,也就是产供销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国营、集体、大批生产者和个体商贩进入市场,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型、多元化、少环节、多渠道的水产品流通体制。同时,以水产品专业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岳阳“洞庭渔都”、株洲、湘潭、常德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祁阳大忠桥等水产品集贸市场相继建成。1998年,全省水产商品总量为100.29万吨,商品率85.88%,调出省外17.3万吨,其中出口2900吨。

渔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

湖南渔业生产前景好,潜力大,发展后劲足,这固然是由于水面广,水产丰富,渔业发展具备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主要是由于湖南各地正取基地精养、法律保障、 科技先导等措施。可以预料,21世纪的湖南渔业,将是高产高效的湖南农业的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一是基地精养。湖南已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认真分析了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渔业产量中滤食性的鲢鳙鱼等低档产品占60%以上的现状,提出了“压缩鲢鳙鱼,增加草食鱼,扩大杂食鱼, 套养名贵鱼”的措施,努力发展高效渔业。并通过引进世界银行软、争取国家投资、发动广大群众集资和以劳代资,全省各地已兴建了近7万公顷商品鱼基地。1998年,全省池塘精养水面13.5万公顷,占全省养殖水面的33.2%, 产鲜鱼66.17万吨,占总产的56.66%,平均亩产326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134公斤。

二是法律保障。湖南渔业生产开始步入以法治渔,依法兴渔的阶段。随着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颁布实施,湖南省也相应制定了《湖南渔业条例》,还配套制定了《湖南省渔业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湖南省渔船渔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新鱼塘开发建设基金的征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多项渔业政策,使渔业生产和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 并沿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专业渔政执法队伍逐步建立健全。现在,全省共有各级渔政管理机构129个,渔政管理人员750名,为实行依法治渔奠定了基本的组织基础。渔政人员全面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有关科学知识,开展打击电鱼、毒鱼、炸鱼以及布围子、阵等有害渔具的专项治理行动,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和渔业环保监测、监督机制,遏制水产衷退和渔业水域的污染,促进水产的回升,提高天然捕捞渔业的产量。保护水生生物种群的种质和多样性,促进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建立张家界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和大鲵救保中心,强化和推动了对水产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同时,通过上述法规政策的贯彻实施,开辟了新鱼塘开发建设基金、排污水费、渔业保护费等规费收入多条渠道,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为渔业的发展建立了稳固的投入机制, 保障了渔业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科技先导。湖南渔业、水产品科技从零起步,近些年来,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据统计,全省共取得省级以上技术部门鉴定的水产科研、教育、推广成果100多项,其中3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获国家发明奖,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0多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部省级“丰收”等级奖。上述科研成果有90%以上的应用于实践,渔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达到36%,全省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推广以“丰收”为龙头的高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项目,累计实施面积8万公顷,共增产鲜鱼8000多万公斤,创社会渔业产值近7亿元。由于其辐射带动作用,全省池塘养殖产量大幅度提高。家鱼人工繁殖技术、草鱼抗病品种选育、大面积池塘精养高产综合养殖技术、“暴发性”鱼病防治技术等研究成果的推广,推动了渔业生产的展。中华鳖、乌龟等名特优水产品种的胚胎发育、人工繁殖及其工厂化养殖技术、鳖饲料配制技术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牛蛙配合饲料、乌鳢口服液等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权。甲鱼工厂化快速养殖技术、稻田模式化养殖高产技术和湖泊养殖高产技术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到1998年,湖南已拥有一支1900多人的水产专业科技队伍,建有一个省级和5个市级水产研究所,省地市级水产技术推广站9个,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392个,配备乡镇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人员871人,初步形成以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为龙头,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中心,以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为骨干,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渔业种苗体系也逐步完善。国家级湖南鱼类原种场、中华鳖原种场建设以来,以省级建设原种场为龙头,市州建设良种场为主体,县市建设苗种场为基础,分片建设特色品种繁育基地为重点的水产种苗供应体系日趋完善。1998年,全省共有国家级原种场2个,地县良种场16个,苗种场72个,生产鱼苗247亿尾,培育鱼种53亿尾,保证了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甲鱼的养殖

甲鱼,又称团鱼,学名为中华鳖,它是一种名贵食用水产动物。繁养甲鱼低投入,高产出,见效快。12年,酃县(现为炎陵县)渔场首次获得鳖的人工孵化及饲养的成功。14年—19年,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农场与湖南省水科所协作,开展了甲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摸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人工养殖技术,创造了升温孵化和冷水催化的新技术,缩短了孵化时间,简化了人工繁殖技术,同时,还成功地进行了鱼、鳖结合的养殖试验,取得了每667平方米水面生产商品鳖、商品鱼各150公斤的好成绩。

甲鱼生殖生理的研究带动了甲鱼的人工养殖

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生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筠先生一直从事鱼类研究,对甲鱼的研究造诣颇深。19年,湖南省科委下达了“鳖的繁殖和理与养殖”研究课题。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和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接受这一任务。

湖南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于1986年开始探索利用地热打破甲鱼的休眠规律,使甲鱼不受冬季低温的影响,辅之人工投放甲鱼饵料,改变其生态营养条件,达到使其快速生长的目的。这项研究取得了成功,每平方米水面可年产甲鱼2.12公斤。之后,又开展了人工饲养条件下甲鱼生长规律的研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甲鱼生长速度加快,个体均重4.2—5.5克的稚甲鱼通过365——414天的饲料期,个体均重可达308.4—342.3克,成活率达到80%以上。与此同时,还对利用地热养殖甲鱼的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甲鱼病害如红脖子病、红底板病、腐皮病、水霉病、干瘪病等进行了预防与防治的研究。这一系列的研究为甲鱼的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为湖南省广泛开展人工饲养甲鱼作了成功的前期探索。

甲鱼饲料的研究成功促进了甲鱼生产的专业化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事甲鱼营养研究的专家们从甲鱼的营养生理研究着手,系统地研究了甲鱼的营养需要和人工配合饲料技术,提出了不同生长阶段甲鱼的营养生理指标。他们发现,使用配合饲料养甲鱼,在同等条件下,比传统甲鱼养殖技术缩短养成周期1.5年,幼甲鱼养殖饲料系数2.92,相对生长增长率为37.53%,个体日均增重0.31克。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甲鱼的生长速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甲鱼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提供了可能。这项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改变了我国甲鱼养殖长期依赖天然饵料和鳗鱼饲料的局面。1990—1994年推广应用49.22公顷,新增产值5379.72万元。

甲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在湖南已经逐步完善与配套,这是粗放经营逐渐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必要条件。1994年由湖南省科委以“甲鱼工厂化快速高产配套养殖技术研究”作为难题公开招标项目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慈利县畜牧水产局和衡阳市白鹭湖农场有限公司共同揭标,并获得成功。这个项目,对稚、成甲鱼养殖技术,包括饲料及投喂技术、水质调控技术以及甲鱼疾病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达到了甲鱼加速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成活率和增加效益的目的,为发展我国甲鱼人工养殖事业,提供了比较成熟的、利用多种能源、大规模工厂化养殖的技术保障。

返回主页

国发(19)35号文件内容

目前的河南的农业补贴主要是三农的补贴政策,发布这些政策是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能鼓励到种植农民,那都有什么补贴的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2017年河南省对农业的补贴项目都有哪些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河南省对农业的补贴项目

 1、种粮大户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

 补贴234亿元,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

 7、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补贴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2、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

 补贴20亿元,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3、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

 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标准化示范区。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

 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补助农民因用低毒生物农药而增加的用药支出,鼓励和带动低毒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转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国家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19、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

 20、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

 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并探索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

 22、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10亿元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

 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继续安排7.8亿元补助经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补奖资金达到了190亿元。

 2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

 26、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

 27、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河南农业补贴的范围和标准

 (一)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按照国家?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要求,我省重点补贴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兼顾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所需机具,着力提升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我省在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内选择11大类33个小类87个品目机具列入补贴范围(详见附件1),其中农用航空器作为新产品补贴试点。

 全省选择粮油生产关键环节的部分机具品目敞开补贴,主要包括深松机、免耕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薯类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捡拾压捆机(含压捆机)、粮食烘干机、花生收获机等机具品目。

 各县应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在省定品目中,选择部分品目作为本县补贴范围;有条件的县,要根据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补贴资金规模,选择部分关键环节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其他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所需和小区域适用性强的机具,可列入地方各级财政安排资金的补贴范围,具体补贴机具品目和补贴标准由地方自定。

 手扶拖拉机仅限在丘陵山区县补贴(国家统计局界定,详见附件2)。

 鼓励开展大型农机金融租赁试点和创新农机信贷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农民购机、用机。

 (二)补贴机具产品资质。补贴机具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除新产品补贴试点外,补贴机具应是已获得部级或省级有效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

 补贴机具产品须在明显位置固定标有生产企业、产品名称和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信息的永久性铭牌。

 (三)补贴标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原则上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具体补贴标准按《河南省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另发)执行。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玉米小麦两用收割机按单独的玉米收割割台和小麦联合收割机分别补贴。

 为鼓励支持农民购买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具的积极性,2015年省财政对购置农用航空器、秸秆捡拾压捆机(含压捆机)、粮食烘干机、水稻插秧机进行累加补贴,具体方案另行制定。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对当地农业生产急需和薄弱环节的机具给予累加补贴,是否累加补贴,累加补贴率或补贴额度由当地自行确定。

河南省农业补贴最新消息

 河南取消县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以下是《河南省2016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明确了2016年河南省农业保险的工作重点。

 重点一:取消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县级保费补贴

 为减轻产粮大县县级财政压力,自2016年起调整河南省现有104个国家级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补贴政策,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比例,市级财政补贴比例不变,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原县级财政负担部分全部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负担。

 重点二:地方特色险奖励政策

 为鼓励各农业保险承办机构通过险种创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河南省出台了地方特色险奖励政策。自2016年起,对各农业保险承办机构开办的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未提供保费补贴的农业保险品种,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市县财政提供保费补贴且落实到位的,省财政根据当年预算安排情况,提供最高不超过市县实际到位负担保费比例50%的奖励,奖励资金继续用于支持农业保险发展。

 重点三:明确违法退出机制

 为督促农业保险承办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2016年的农业保险方案,明确了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承办机构的违法退出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凡因农业保险业务被省级及以上监管部门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保险承办机构,各级财政三年内不支持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不再负担财政保费补贴资金。

猜你喜欢:

1. 2017年国家还有没有粮食补贴发放

2. 2017河北农业补贴政策

3. 2017农业补贴政策公告原文

4. 2017农业补贴政策

5. 2017年合作社养殖补贴标准是什么

养殖资金补助申请报告

院关于印发《水利产业政策》的通知

国发〔19〕35号

(19年9月4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院同意国家委员会会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水利产业政策》,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水利产业政策

(国家委员会19年9月4日)

院近日批准颁布了国家计委会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水利产业政策》,全文如下:

为了促进水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效防治水旱灾害,缓解水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特制定本政策。

本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本政策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除台湾、香港、澳门)的所有地区,适用于江河湖泊综合治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水保护、水力发电、水土保持、河道疏浚、海堤防建设等开发水利、防治水害的所有活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政策的目标是:明确项目性质,理顺投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合理确定价格,规范各项收费,推进水利产业化;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本政策实施期限内,使我国防洪抗灾能力明显提高,供水矛盾有效缓解。

第二条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各级人民要把加强水利建设提到重要的地位,制定明确的目标,取有力的措施,落实领导负责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在2000年以前编制好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依法报批后作为制定水利建设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依据,并做好规划实施的检查、监督工作。严禁任何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

第三条 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必须考虑防洪安全与水条件,必须有防洪除涝、供水、水保护、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专项规划或论证。

第四条 本政策实施期内的水利建设重点是:江河湖泊的防洪控制性治理工程,城市防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海堤防维护和建设,现有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特别是病险水库和堤防的除险加固,干旱地区的人畜饮水,跨地区引水和水短缺地区的水源工程,供水、节水和水保护,农田灌排,水土保持,水综合利用,水力发电,水利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

第五条 国家加强水的管理,对水利建设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的方针,坚持除害与兴利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第六条 国家实行优先发展水利产业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及境外投资者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投资兴办水利项目。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水利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农业用水和航运需要。重视水环境保护和多种经营,逐步形成水利产业投入产出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二章 项目分类和资金筹集

第七条 水利建设项目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划分为两类:甲类为防洪除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保护等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乙类为供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综合经营等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甲、乙类项目的确定,由项目审批单位在项目建议书批复中明确。

第八条 甲类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从中央和地方预算内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及其它可用于水利建设的财政性资金中安排。要明确具体的机构或社会公益机构作为甲类项目的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并承担风险。

第九条 乙类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通过非财政性的资金渠道筹集。乙类项目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资本金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根据作用和受益范围,水利建设项目划分为中央项目和地方项目两类。中央项目是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江大河的骨干治理工程项目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流域的引水及水综合利用等对国民经济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地方项目是指局部受益的防洪除涝、城市防洪、灌溉排水、河道整治、供水、水土保持、水保护、中小型水电建设等项目。

第十一条 中央项目的投资由中央和受益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受益程度、受益范围、经济实力共同分担;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主要由地方负责,中央适当给予补助;地方和部门受益的其它各类水利工程,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的地方和部门按受益程度共同投资建设;中央通过多种渠道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重要水利建设项目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二条 地方项目中的防洪除涝、城市防洪等甲类项目所需投资,由所在地人民从地方预算内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工补农资金、水利专项资金等地方资金和贴息中安排,同时要重视利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的资金和劳务投入。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要根据本级财政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研究制定促进水利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以及国家掌握使用的外国和国际金融组织的,用于水利建设的要适当增加。

第十四条 为扩大水利建设资金来源,要按照《院关于印发〈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号)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及使用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重要江河的洪水灾害频发区的防洪除涝与治理工程,所在地的地(市)级人民可按项目筹集资金。筹资方案须经省级人民审批,并报院和财政主管部门备案。向农民筹集资金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和院的有关规定。筹集资金所使用的票据必须统一由省级以上财政主管部门印制。审计、监察部门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

第十六条 加快水利设施更新改造的步伐。各级人民要将水利设施更新改造列入,并安排相应的资金;水利工程折旧费只能用于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不得挪用。

第三章 价格、收费和管理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水有偿使用制度,对直接从地下或江河、湖泊取水的单位依法征收水费。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由院制定,在院正式发布之前,暂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执行。收取的水费要作为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八条 国家实行取水许可制度,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具体按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院第119号令)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砂管理费、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补偿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两年内做到足额征收;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收费办法,由院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以上各项收费,必须用于水利设施的维护、修建及运营管理。

第二十条 合理确定供水、水电及其它水利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促进水利产业化。新建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要按照满足运行成本和费用、缴纳税金、归还和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原有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要根据国家的水价政策和成本补偿、合理收益的原则,区别不同用途,在三年内逐步调整到位,以后再根据供水成本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县级以上人民物价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水价。

第二十一条 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现有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甲、乙类划分,具体划分办法另行规定。甲类项目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由各级财政预算支付,乙类项目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由企业营业收入支付。

第二十二条 在水价提高以及与乙类项目有关的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足额收取后,乙类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单位要转变为企业。

第二十三条 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水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按照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对集体所有的水利资产保值增值,按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 国家鼓励以租赁、拍卖、股份合作、承包等多种形式治理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及其它水土流失区,使用期限原则上以50年为宜。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对以承包、租赁和股份合作方式经营或治理的,可依法继承、转让;对于购买使用权的,依法享有继承、转让、抵押、参股联营的权利。鼓励以多种形式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

第四章 节水、水保护和水利技术

第二十五条 加强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各地区,都必须贯彻国家规定的各项用水管理制度,大力普及节水技术,节约各类用水。

第二十六条 农业要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研究推广农业旱作技术和渠道衬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尽快改变大水漫灌等浪费水的灌溉方式。各级项目审批单位对农业节水项目要优先立项,增加投入。对符合条件、具有偿还能力的节水项目,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优先安排。各级人民要根据情况,对农业节水项目安排财政贴息。

第二十七条 严格执行节约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的有关规定。用水单位要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水短缺地区要严格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在新建高耗水项目建议书中,必须包括用水专项论证,否则不得立项和建设。对于超定额用水的,要加价收费,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制定。

第二十八条 加强水保护。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江河流域的水保护专项规划,并依法报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要根据依法批准的江河流域水保护规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保护规划,并纳入本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和年度,认真组织实施。所有建设项目都要有水保护的规划和措施。

第二十九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在开发利用和调度水时,要统筹兼顾,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省级人民要依法对生活饮用水的地表和地下水源、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及其它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划定保护区,并取严格措施,保证保护区的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使用标准。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加强水污染防治。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进行整顿和技术改造,并取综合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减少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三十一条 建立保护水、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任何生活、生产活动及建设项目必须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造成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单位,要负责治理并承担全部治理费用。在运河、渠道、水库等范围内设置或改建、扩建排污口,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十二条 国家鼓励水利技术和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和普及推广,重点是防洪抗旱减灾技术、河道整治技术、清淤技术、大型水利工程的关键性技术、节水技术、生物处理水污染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与处理技术、污水科学排放技术、污水化技术,及水利建设的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要不断提高水利勘测设计、工程管理、技术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建立水利信息网络。

第五章 实施

第三十三条 本政策由国家委员会负责解释。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实施细则须报国家委员会备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由国家委员会负责协调。

第三十四条 省级部门会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省级人民批准后执行,并报国家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五条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到2010年止。

农业新政策补贴有哪些?

养殖资金补助申请报告

 国家对养殖户提供了一定的资金补助,如果你需要这笔补助,那就需要写一份养殖资金补助申请报告,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养殖资金补助申请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养殖资金补助申请报告一

市水产管理局:

 为了调整养殖结构,培育新型高效产业,打造县域行业品牌,加速我县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县水产工作站按照?引进一个新品种,熟化一项新技术,形成一个优势产业。创立一个知名品牌,致富一方群众?的思路,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协作,经过考察论证,对比试验和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在金塔县鸳鸯池水库下游龙口坝东岸建设一处高标准半埋式、全流水型、钢结构封闭式xx鱼养殖培育基地,为大规模水库xx鱼放牧式养殖创造必要条件,此项目为农民增收、渔业增效开创了一条新路,由于我县水产工作站财力困难,缺少项目建设资金,恳请上级部门给予资金扶持。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养殖的xx鱼品种是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它们原本就是亚冷水性鱼类,西伯利亚鲟生长于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在我国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博斯腾湖这些与欧洲相通的河流中曾有少量分布,史氏鲟生长于我国黑龙江流域。西伯利亚xx鱼分三种生态类型即半洄游型、河居型和湖河型。史氏鲟终身栖息在河道之中,是非洄游型鱼类,它们均食性广,适温范围广,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25℃,可耐严寒和酷暑,冬季封冻期还能摄食生长,夏季能耐受30℃的水温。

 我县水库与前苏联在湖泊和水库中放牧式养殖xx鱼有着极为相似的条件,所处纬度比前苏联低,自然环境条件(年积温)要优于前苏联,是天然的养殖xx鱼的理想水域,为原本是亚冷水性鱼类的xx鱼养殖在我国的战略西移与回归找到了理想的生态养殖水域;通过驯养使xx鱼完全适应西部当地的生态环境,使之形成当地固定的非洄游型或湖河型鱼类的自然种群,为xx鱼类物种的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世界性xx鱼类的衰退,xx鱼类捕捞产量的急剧下降,引起了世界有关国家的关注和重视,除了取加强保护措施之外,均开展了鲟形目鱼类的人工繁殖,并随之发展了xx鱼类的人工增养殖产业。前苏联为世界xx鱼和养殖大国,在xx鱼增养殖技术和规模上,均排在世界前列,在人工养殖xx鱼方面,已经掌握运用了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温流水养殖等综合技术,估计目前人工养殖xx鱼年产量大约1000吨。意大利主要与美国合作,建立了号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xx鱼养殖场,主要养殖高首鲟。此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德国、日本、伊朗、加拿大、比利时等国,也都先后开展了xx鱼的研究和设施集约化养殖。但国外养殖xx鱼均是为了获取xx鱼籽酱和xx鱼深加工产品,实现xx鱼养殖效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的。

 东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水产集约化及健康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专题《史氏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及性腺发育动态动测和调控》用生理、生态技术,促使鲟科鱼类提早性腺成熟,使这一古老物种的性成熟年龄由原来的9~11年提前了6~7年;利用该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西伯利亚鲟的全人工繁殖并获成功

 xx鱼是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业国际竞争力,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养殖对象;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了xx鱼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东海水产研究所在xx鱼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结合西北高原自然环境优势和适合xx鱼生长的众多湖泊、水库优势,为养殖大规格xx鱼、建立xx鱼亲鱼养殖库,开发xx鱼籽酱产品和xx鱼产业奠定了基础,可实现xx鱼养殖在我国的战略西移和回归。

 xx鱼人工养殖产业化的发展,对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优势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xx鱼的高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为当地农民增收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项目实施后将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有效带动金塔县周边县市40万亩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和饲料加工业、冷藏、运输、农产品出口贸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拓展全县农业产业空间,凸现区域优势,有效带动全县再就业工程,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养殖条件和优势

 金塔县地处黑河、讨赖河下游,年均径流量14.4亿立米,县内有大、中、小型水库15座,总库容1.88亿立米,宜鱼水面4.6万亩,宜xx鱼养殖的水面达3万多亩,水质好,无污染,水中有机质含量丰富,浮游生物繁殖旺盛,适合发展鱼、虾、蟹等高档水产品养殖,为养殖xx鱼提供了优良的水域,夏季水温适宜,5~9月,水温在16~24℃,是xx鱼苗种繁育和养殖的最适水温,苗种培育成活率高,并可直接进入快速生长期;太阳能丰富(COP可达4以上),低温季节利用日光温室和太阳能设施确保养殖水温的适宜性,使xx鱼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生长速度比南方高温地区还快,当年xx鱼苗种当年即可达到上市的商品规格,解决了xx鱼?渡夏?难的问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自2004年至今与金塔水产工作站协作开展了西北高原盐碱水域xx鱼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经过3年的努力和筛选培育,试验取得了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较高市场价值,适合西北高原盐碱水域养殖的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经济价值高的xx鱼等品种;建立了较完整的xx鱼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技术规程,显示出养殖xx鱼的先进、成熟的技术开发优势。

 近年来世界xx鱼产量大幅度减少,但消费需求却不断增加,供求矛盾十分突出。2007年国际市场xx鱼肉价格每公斤在18美元以上,优质成品xx鱼籽酱每公斤达4000美元,这一供求关系,给xx鱼的苗种繁育和养殖业带来了极好的市场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一xx鱼养殖大国,年产量已达0.5~0.6万吨,与国内年水产消费总量1亿吨相比,所占比例极小,其养殖和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鲜活的海产品较难运输,xx鱼已成为西北地区水产品消费中的新贵,且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特别通过开展xx鱼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还可出口创汇,如利用xx鱼肉开发各种熏鱼、烤鱼、鱼丸、鱼柳等鱼肉制品;利用xx鱼皮可以制成优质皮革;xx鱼卵加工的鱼籽酱享有?黑色黄金?的美称,利用xx鱼的软骨提取硫酸软骨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利用xx鱼内脏提取角鲨烯、鱼油、多肽等生物制品。

 我县地处甘、新、青、蒙、四省的交通要道,并有丰富的旅游,县域周边分布着玉门石油管理局、甘肃省矿区、酒泉钢铁公司、我国最大的核工业基地四零四厂,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青海石油管理局后勤基地等众多中央、省属大型企业,近40余万高收入人群,因此具有广阔的水产品消费市场。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商品xx鱼约5万kg,加上辐射带动养殖规模,本项目年产xx鱼等水产品将达10万kg以上,仅能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三、建设内容和规模

 (1)、鸳鸯池水库下游龙口坝东岸苗种培育及流水养殖基地建设

 建设高标准半埋式、全流水型、钢结构封闭式xx鱼养殖培育基地,温棚占地面积3200m2、工厂集约化养殖设施3200m2,技术研究、化验、检测用房、仓库300m2。办公、接待、宿舍用房300m2;300 m2饲料加工车间一座;

 (2)、在金塔县北河湾水库、解放村水库开展放牧式养殖基地建设:建立10000亩的xx鱼放牧式养殖和xx鱼亲鱼养殖基地。

 (3)、年培育大规格优质xx鱼苗种10万尾。

 (4)、年产商品xx鱼5万kg,设施集约化养殖年产商品xx鱼1万kg;池塘流水养殖年产商品xx鱼5万kg;其中1万kg放牧式养殖用。

 (5)、水库放牧式养殖每年选留养殖1万尾xx鱼,作为xx鱼后备亲鱼。

 (6)、建设年加工100吨的xx鱼颗粒饲料加工车间。

 (7)、其它套养、间养、轮养水产品种3万kg。

 (8)、建设年产500吨xx鱼制品深加工车间一座。

 四、建设地点及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金塔县鸳鸯池水库下游龙口坝东岸建设高标准半埋式、全流水型、钢结构封闭式xx鱼养殖培育基地。

 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即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

 项目实施进度:2008年4月-6月在金塔县鸳鸯池水库下游龙口坝东岸建设高标准半埋式、全流水型、钢结构封闭式xx鱼养殖培育基地。完成3200M2的繁育基地并投入使用;

 5月中旬从山东青岛引进大规格xx鱼苗8万尾开始培育养殖;

 10月底完成技术研究、化验、检测用房、仓库300m2。办公、接待、宿舍用房300m2和饲料加工车间300 m2;

 2009年-2010年在解放村水库和北河湾水库建设10000亩的xx鱼亲鱼养殖基地,每年投放大规格xx鱼10000尾开展xx鱼放牧式养殖;

 2010年2011年完成年产500吨xx鱼制品加工车间一座。为xx鱼制品和xx鱼籽酱产品的精深加工创造条件。

 五、组织领导

 为了加快水产业的快速发展,保证金塔县xx鱼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县上专门成立了?xx鱼开发养殖项目办公室?,确定了牵头负责的县级领导,明确了水务局行政一把手负责全面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县水产站负责工程进度和技术的落实,各有关单位通力协作,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六、经费概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概算600万元,分项如下:

 ①、4座3200 m2高标准半埋式、全流水型、钢结构封闭式xx鱼养殖培育温棚完200万元

 ②、xx鱼放牧式养殖基地设施设备 50万元

 ③、饲料及鱼制品加工厂房50万元

 ④、基地办公、试验、生活管理房80万元;

 ⑤、设备及工具购置费120万元,经估算设备购置费用饲料加工设备17万元,运输及交通车辆35万元,检、化验设备8万元,备用深井及水泵及管道阀门设部部、鼓风机、增氧机30万元,小型船只20万元,网箱、网具等10万

 ⑥、按分项详细估算法计算流动资金为100万元。

 (二)、资金筹措方案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打造我县产业品牌,项目取养殖主体投资筹措60%,地方财政扶持20%,争取上级部门投资扶持一部分来解决,我们恳请省市水产部门扶持筹建资金80万元,其余不足部分由我局和养殖单位借贷自筹解决,尽快建成金塔县xx鱼开发养殖培育基地,为周边地区提供优质高档的水产品。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建设期1年,生产期定为10年,考虑项目技术经济特点等因素,项目计算期第1年生产负荷为50%,第2年达产。项目达产后销售收入分三部分,第一,年产大规格可供放牧式养殖的苗种1万尾,不计入效益,第二,年产商品xx鱼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40万元。第三其他套养品种苗种和成鱼销售60万元,因此项目达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总额300万元。经过以上初步估算(没有计算xx鱼性腺成熟后开发鱼仔酱及xx鱼肉、皮、骨等效益),项目正常年销售收入3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1万元,项目利润总额149万元。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将改变周边县市对水产品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通过项目的辐射效应,可带动周边发展盐碱地渔业和养殖品种的升级换代,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农民增收找到新的突破口,为全县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利用水产养殖换出的富含有机质的水,浇灌种植的农作物,可实现水的循环再利用,有效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有机化程度;日光温室以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循环经济模式或轮作来替代传统的'晒棚程序,也可防止大棚蔬菜的病虫害和土壤的盐渍化的发生.可促进全县绿洲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解决我国传统xx鱼养殖存在的?渡夏?难、生长慢、鲟科鱼类幼鱼成活率低的瓶颈问题,为原本是亚冷水性鱼类的xx鱼养殖在我国的战略西移和回归提供理想的生态养殖区域,为保护和开发xx鱼这一世界珍稀物种起到积极的作用。

养殖资金补助申请报告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我叫xxxx,男,xx,1986年12月出生。号码:xxxxxxx。家住xx县xx镇关上村弄冒社。我乡气候条件良好,四季如春。四面环山,有大片大片甘蔗和山林,水量充沛,植被良好,是养殖水牛的好地方。根据国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精神,本人于20xx年3月份修建了牛圈,占地300多个平方(石棉瓦棚顶,钢架房),能圈养40头水牛。场地建起来以后,我就四处寻找牛,现已购买到15头水牛(牛圈在内共投入15万元),本还想再添几头牛,由于资金的问题,牛圈一边还空闲至今。

 最近村里和有关领导来我家,给我宣传了国家扶持农民创业的精神,细心地讲解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前景。这让我看到了希望,给我增强了信心,所以我决定申请一个养殖水牛的项目。

 发展思路:把现已建好的场地再扩建,场地边开挖一小水池。利用自家的5亩承包土地种植牧草,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启动资金30万元左右。我准备把家人动员起来,参加养牛的管理,年轻人肯学习,敢挑战,懂驾驶,这给养牛的技术和运输草料方面提供了保障。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地方的经济添砖加瓦,为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想在农村养殖业上有所创造。但农民创业的路途十分艰辛,能自主创业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但是由于我生活贫困,经济困难,先前投资额的一部分还是靠向朋友借贷,确系承受能力有限,由于资金缺乏导致项目难以施展实令人心痛,为此我特向各位领导和各级部门申请:希望在技术和资金方面都能够得到的批准和帮助,给予6万至8万元的经济支助。

 恳请领导能立项解决为盼。万分感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

 20**年**月**日

? ;

环境效益是什么意思

农业新政策补贴有: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建设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补贴、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补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补贴、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补贴、奶业振兴行动补贴、畜牧良种推广补贴。

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补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贴、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补贴、产粮大县奖励、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

扩展资料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

2、农机购置补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选取确定本省补贴机具品目,实行补贴范围内机具应补尽补,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增加畜禽粪污化利用机具品目。对购买国内外农机产品一视同仁。

3、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发展一批小而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示范引导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发展。选择地理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展保护提升。

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创建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中央财政对符合创建条件的安排部分补助资金,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后,再视情况安排部分奖补资金。

5、农业产业强镇示范。以乡土经济活跃、乡村产业特色明显的乡镇为载体,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培育乡土经济、乡村产业,规范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民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建设一批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绿色美丽、宜业宜居的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通过安排奖补资金予以支持。

6、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2019年支持天津、河北、福建、山东、湖南、广西、云南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示范。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运营,尽快修通修好覆盖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进村入户取市场化建设运营,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

7、奶业振兴行动。重点支持制约奶业发展的优质饲草种植、家庭牧场和奶业合作社发展。将奶农发展家庭牧场、奶业合作社等纳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进行优先重点支持,支持建设优质奶源基地。承担任务的相关省份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中统筹安排予以支持。

8、畜牧良种推广。在内蒙古、四川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对项目区内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肉牛养殖场,以及存栏能繁母羊、牦牛能繁母牛养殖户进行补助。在黑龙江、江苏等10个蜂业主产省,支持建设高效优质蜂产业发展示范区。承担任务的相关省份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中统筹安排予以支持。

9、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以重点县为单位,突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和大豆及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集成推广“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探索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承担任务的相关省份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中统筹安排予以支持。

10、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供销社等具有一定能力、可提供有效稳定服务的主体,为从事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提供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11、农机深松整地。支持适宜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全国作业面积达到1.4亿亩以上,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或超过25厘米,打破犁底层。承担任务的相关省份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中统筹安排予以支持。

12、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轮作休耕试点面积为3000万亩。其中,轮作试点2500万亩,主要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大豆、花生、油菜产区实施;休耕试点500万亩,主要在地下水超区、重金属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

13、产粮大县奖励。对符合规定的常规产粮大县、超级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商品粮大省、制种大县、“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省份给予奖励。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统筹安排;其他奖励资金按照有关规定用于扶持粮油产业发展。

14、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包括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牛羊调出大县奖励和省级统筹奖励资金。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和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由县级人民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县生猪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省级统筹奖励资金由省级人民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省生猪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

15、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实施玉米及大豆生产者补贴。中央财政将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拨付到省区,由地方制定具体的补贴实施办法,明确补贴标准、补贴对象、补贴依据等,并负责将补贴资金兑付给玉米、大豆生产者。

参考资料:

青田县人民-2019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

问题一:关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意思! 15分 这三个词的主要区别是前面的定语:

1、环境效益:针对的是自然生态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的效果和收益。(有正面和负面)

2、经济效益:针对的是投资回报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投资回报的效果和收益。

(同样有正面和负面)

3、社会效益:针对的是人文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人文的效果和收益。

(同样有正面和负面)希望可以帮到您,如对您有所帮助,望纳,谢谢!

问题二:什么是环境效益 环保效益是指污染预防及避免浪费会带来财务上的好处

它的定义,可以下列四个句子来描述之:

同时改善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效益

以更少的环境冲击,提供更高的价值

促使经济成长,但减少自然的使用

积极以创新提供更环保的商品服务,来提高竞争优势与掌握商机

问题三:什么是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Groups of asci form fruiting bodies. Asycetes

问题四:什么是环保效益 环保效益是指污染预防及避免浪费会带来财务上的好处;另有处种精确的定义是:藉由结合环境绩效及经济绩效的改善,来表达企业身处于永续发展的挑战之中,仍能掌握商机与优势,并获取利润。

它的定义,可以下列四个句子来描述之:

?同时改善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效益

以更少的环境冲击,提供更高的价值

促使经济成长,但减少自然的使用

积极以创新提供更环保的商品服务,来提高竞争优势与掌握商机

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委员会(WBCSD)对环境效益的工作定义:

「环境效益的达成,须在提供价格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

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在商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冲击

及天然的耗用,逐渐减少到地球能负荷的程度。」

WBCSD 依据上述定义,提出认定环境效益的七点要素;

(一)减少原料密集度(material intensity)。

(二) 减少能源密集度 (energy intensity)。

(三) 减少有毒物的扩散。

(四) 提高可回收性。

(五) 使再生能源达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六) 延长产品的耐久性。

(七) 提高服务强度 (service intensity)。

OECD 对环境效益的定义

环境效益系说明「为了符合人类需求而使用生态的效率」,可视为是

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产出即是指一个公司、产业或经济体整体所提供的产品及服

务之价值;而投入即是指一个公司、产业或经济体的环境压力之总和。

依WBCSD 与OECD 的定义,生态效益的量测即视投入与产出的指标之订

定而定,可以下列通式表示:

环境效益比值≡产品或服务之价值 /对环境之冲击

价值可表示成:产能、产量、总营业额、获利率等等。

负荷可表示成:总耗能、总耗原料量、总耗水、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总量等

等。

问题五:环境效益(环保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并存吗 1、环境效益:针对的是自然生态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的效果和收益。(有正面和负面)

2、经济效益:针对的是投资回报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投资回报的效果和收益。

(同样有正面和负面)

3、社会效益:针对的是人文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人文的效果和收益。

(同样有正面和负面)

希望可以帮到您,如对您有所帮助,望纳,谢谢!

问题六:为什么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为社作的贡献,也称外部间接经济效益.任何柔层通常是指地面较其上部楼层软弱的那些建筑

2、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消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收益,即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

3、社会效益一般是指一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威信和信任程度,主要包括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毕业生在社会上做出的成绩与贡献、社会各界对学校毕业生的反应等

4、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损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收益即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

5、这种社会效益不仅是指一般的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与赞助而且应当包括诚实守信的经营信条以德取人、以信取人、以质取人、以诚取人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商誉招天下

6、它是指个人的行动自由只能在必要的公共利益范围内才得以限制.相称性原则在德国公法中最为突出,享有宪法性地位,其着眼点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社会效益主要是指高校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搞好与社会的接轨,为社会培养有用、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问题七:旅游业可以带来哪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所谓“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绿化率也是如此。绿化率较高,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这个项目是从人的居住需求角度,还是从纯粹赚钱的角度来设计一个社区。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化率应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 一、容积率的内涵及其特性 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分为实际容积率和规划容积率两种。通常所说的容积率是指规划容积率,即宗地内规划允许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价水平的差异。因此,容积率是城市区划管理中所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从微观上影响地价最重要的因素。容积率具有如下特性: (一)容积率表达的是具体“宗地”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允许的建筑容量。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地球表面一块有确定边界、有确定权属的土地,其面积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容积率只有在指“宗地”容积率的情况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体利用强度,宗地间才具有可比性。 (二)容积率(R)、建筑密度(C)与层数(H)之间有一定关系。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当宗地内各房屋的层数相同,且对单个房屋来说各层建筑面积相等时,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R=C?H,此种情况下,建筑层数与容积率成正比例关系。 (三)容积率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地价水平。人们购买土地使用权的目的是为了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房屋。 房屋的单方开发成本=房屋单方造价+楼面地价+税+费 楼面地价=宗地总价/宗地内允许总建筑面积=土地单价/容积率 因此,楼面地价比单位地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地价的高低。 (四)容积率存在客观上的最合理值。在一般情况下,提高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建筑容量的增大,会带来建筑环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适度。为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城市规划中的容积率存在客观上的最合理值。 二、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规律 影响地价的因素很多,虽然各因素影响地价的途径各不相同,但其作用机制可抽象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土地收益来影响地价,二是通过影响土地供求关系影响地价。收益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供给的经济剩余量,市场供求关系使地价相对经济剩余量产生波动,决定了土地供给的经济剩余量的分配,使地价的变化趋于复杂化。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规律,同时受收益机制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总体说来,区位条件愈优越,地价水平愈高,供求矛盾愈突出,土地规划控制愈严格,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程度愈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遵循“报酬递增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纯收益会随着土地投资的增加而出现由递增到递减的特点。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对地价影响的报酬递增递减规律表现在:在建筑密度一定时,容积率的增加,主要引起房屋层数的增多,随房屋层数的增多,开始时由于基础工程费及地基处理费的分摊,单方造价降低;当层数达到一定值时,就需要加固基础、增加电梯、加强抗震等,单方造价由......>>

问题八:湿地具有哪些生态功能、环境效益?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亨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质生产功能

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调节功能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净化功能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

问题九: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有利关系 效益是某种活动所要产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达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的总称。它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类,其中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社会效益则是在经济效益之外的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效果。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效益是讲求社会效益的

基础,而追求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

在,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更加直接些,显而易见,可以运用若干经济指标来计算,而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